找到相关内容50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说“无念为宗”

    众生种种迷执,开出种种相应之对治法门,俾众生离恶向、从有漏善转入无漏,直至成佛。前者为众生迷自性而生之法,后者为佛菩萨见自性后施设之法,两者皆不在自性之外,故同为自性所生之法。此即主要从事相之生灭...行门  五、“无念”法是佛法  p. 265  一、引言  禅宗六祖慧能(638~713)《坛经》中有云:   知识!我此法门,从上已来,顿渐皆立无念为宗。[1]  所谓“无念为宗”,意谓《坛经》以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0642618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10)

    从容之圣道是也,道惟有一,顿亦由之,渐亦由之也。六等之中:、信、美、大,是加行智,地前有漏境界;圣、神,是根本、后得智,地上无漏境界也。  其次致曲,曲一也,一而致之,可欲之谓善也。曲能有诚,诚自慊也;自慊而自得,有诸己之谓信也。诚则形,形则著,充于内者溢于外,成形暴著,充实之谓美也。著则明,焕乎其有文章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也。凡此皆加行智也。明则动,有漏善引发无漏也。动则变,变之为易种也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344218.html
  • 妙泽居士著:佛学的真实面目(2)

    仍然是一种暂时的升灭。而我们自己才是这一切的谛造者、见证者和承担者。当一个人的心识修到‘无漏’(即致善、彻底的)的境界,即是彻底灭罪。正因为我们不好我们才要修行,才要‘灭罪’ ,才要尽一切可能取得...的一切或恶的行为,都可以构成业。譬如佛门中修净土法门的成功了,我们就叫做净业大成。一切众生都会有‘业’,有业便有业报,我们常说佛也有报身,这就是佛在未成佛前所修的善慧业所报。‘业’没有自性,是因缘的...

    妙泽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744295.html
  • 走向平等的经学观——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反省

    世间的戒律(止恶修善)和顺解脱的戒律(从有漏善到无漏或从相对的到绝对的)两部分构成。就重要性而言,它是以顺解脱的戒律为主的,至于顺世间的部分,它更多取随历史时空的不同而灵活适应的态度。因此,它...佛教“禅定”、“刹那”以及唯识所立“功能”、“种子”、“无漏种现”等法义的错误理解。(详见释印顺:《评熊十力的〈新唯识论〉》,《妙云集》下编之七:《无诤之辩》第1-56页,台北:正闻出版社1995年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644447.html
  • 所说的圣者后得智。  其次,关于有漏无漏,巴利佛教和有部等亦不太相同。业主要是指能引三界福果的有漏善,无漏也称为无漏业,但是,这已脱离与因果报应轮回有关的原本的业了。佛教有四业说:黑黑异熟业、...,没有行善的想法,而自然地行善的情况,若从重视意志的角度来看,似乎是以最初的善行为殊胜;但是实际上,连善行的意志也没有,依无我的无分别智而行善,可说反而更为殊胜。如此,在或恶方面,培养成善的习惯,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548006.html
  • 识蕴

    。即招感可爱果的性,如受持五戒十等,今世顺益,后世亦益,便得乐果,为人天所仰,是为有漏善。无漏有为法和无为法,于此世他世都是违越生死,有得有证,及由涅槃获得二世利益,是为无漏。已得的人天乐果,虽然...末那恒与四惑相应,四惑是染污法,覆蔽圣道无漏智不起,使自心不得清净,故是有覆;但末那的行相微细,任运转起,不障善故,遍三性故,非不善,故是无记。前六转识,遍三性心起,与信等十一心所相应,是善性摄,与无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448279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三一)

    戒谓师所制戒,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等行,取谓执取是戒,作如是见,因是持戒,当得须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,以是因故获于胜有,谓受人天等身,斯皆是有漏善,非无漏无漏无阴熟果,今此戒...事胜可见,二事胜者所谓色、触。其风多故,花香亦多,如是如是,以识大故受亦大,受大故识亦大,识大故诸界亦大,然知此此恶也。  譬如画师,既善成就板,随欲出向,作即能为,善意解故,随色能作。然彼画师,若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84993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及现代意义

    烦恼的。二是“自净其意”,也就是清除内心的无明、烦恼,或者说是从内心去除善恶的相对性,超越善恶的对立,这是超世俗的更高层次的伦理,也称为“无漏”。&...鬼神。虽受微福,不免苦痛,此谓三途,亦谓三恶道。[2]   这是说,奉行十(详下)的上天堂,奉持五戒(详下)或一戒的为人,由于持戒多少有别,人也就有地位尊卑之不同,生命寿夭之分。违反十善者下地狱,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651021.html
  • 净土宗义探讨序言——关于净土本愿法门与二力法门(1)

    向往生”)。此种分辨,并无舍善、谤善之用心,史是明了有漏善(定散二)与无漏(名号)之别,望细体会之。如印光大师言:“功德之校量,乃令人发决定念佛心,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巳。若死执其语,不会其意,...列问答。望老法师慈眼忍看,不妥之处,虔祈赐教。弥陀弘誓虽多有四十八,独以第十八念主生愿为根本。导言:“弘誓虽多四十八,偏标念佛最为亲。”  所言根本者,与枝末相对。如树,根干为本,花果叶为末。根本立...

    释圣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3852192.html
  • 现代中国佛学研究方法论反省

    戒律(从有漏善到无漏或从相对的到绝对的)两部分构成。就重要性而言,它是以顺解脱的戒律为主的,至于顺世间的部分,它更多取随历史时空的不同而灵活适应的态度。因此,它改善人类不平等的方式主要并不是去进行...”的曲解,“纯正的佛家,即万难同意”。此外,印顺法师还一一评破了熊先生对佛教“禅定”、“刹那”以及唯识所立“功能”、“种子”、“无漏种现”等法义的错误理解。(详见释印顺:《评熊十力的〈新唯识论〉》,《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252302.html